表示恭顺,在这种情况下,才慢慢地恢复和发展起来。”
刘穆之也跟着说道:“这点高公主说得不错,大帅,当年高句丽在进入带方,乐浪之后,潜伏了多年,才慢慢地在晋国建立后再次向大晋朝贡,既然朝贡了,那自然也不能公开地攻打仍然属于大晋的带方,乐浪两郡。”
刘裕轻轻地“哦”了一声:“那带方郡和乐浪郡又是如何丢失的呢?”
胡道安勾了勾嘴角:“那还是晋末永嘉之乱时,神州陆沉,各地的叛军分离势力四起,就连辽东辽西一带,原本臣服于大晋的慕容氏,宇文氏,段氏等也是先后自立,互相攻伐,这些塞外的州郡本就是汉人数量稀少,加起来不过万余户,还不到一个中原大县的人口,战乱之时,更是无力自保,带方和乐浪的两地郡守,主动带着千余户汉人军民,撤回了辽东,后来接受了慕容氏的庇护,成为了燕国的子民,高公主,看来汉人还是更愿意亲近和投靠慕容氏,胜过你们啊。”
高云烟微微一笑:“郡守是带着千余户汉人走了,但是留在当地的汉人,还有五六千户啊,胡夫人似乎忘了这点,他们毕竟从中原迁到半岛已经有几百年,在当地生根落户,通婚融合,和本地的民众已经成为一体,这半岛北边,就是他们的祖辈之地,我们高句丽人不是洪水猛兽,吃人蛮夷,当官的想逃是因为他们的家业还在中原,但这些百姓,大部分仍然留下了啊。”
刘裕的眉头一皱:“这就是说,这郡守弃地而逃,你们高句丽不战而得了两郡之地,从此称雄半岛了?”
高云烟摇了摇头:“严格来说,并非如此,开始我们高句丽仍然只是控制乡村荒野,没有进入两郡郡治在内的大城,是百济先动手,主动占了这两郡的主要城市,并进一步地向我们进攻,我国奋起反击,在付出了有大王战死的代价之后,终于大破百济,把他们逐出了两郡之地,刘将军,你要知道,永嘉以来,近百年大晋都没有派出官员到这些地方,更不用说王师回归了,那这些地方,成为我国疆土,也并无什么不可吧。”
刘裕摇了摇头:“既然你们不是主动出兵攻打大晋的官兵,那这种自弃之地,按惯例是可以赏赐给你们的,刘长史,是这样吧。”
刘穆之点了点头:“以前的旧例是如此,不过,高句丽大破百济,夺取大片土地,逼得百济也交出宗室,大臣,向其臣服,就是这场战事的结果,高公主,你父王确实打出了威名,但这种逼大晋的藩属国称臣纳贡之举,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呢?”
高云烟淡然道:“那请问,百济大举接收大晋自弃的带方,乐浪二郡,攻打敝国,我们的先王战死时,大晋在哪里?约束了百济还是救援了我们呢?”
刘裕的眉头微皱,这个问题确实不好接,他叹了口气:“国家不幸,夷狄群起,中原沦丧,不是我们不想救护失陷的百姓,而是因为实在鞭长莫及,今天我率军北伐,收复失地,就是为了把以前的过错给弥补,高公主,这点请你放心,只要我刘裕有一口气在,誓教这天下汉地,遍是晋旗。”
割地献马求合作
高云烟微微一笑:“我们真心地相信,刘大将军一定可以实现这个愿望的,那百济是我们开国大王的逆子叛逃所建,建国之初就反客为主,靠着那些逃离我国的叛民们,反过来镇压了在他们落难来投时收留了他们的旧主,自立为王,这种欺骗,狡诈,无耻,是他们一贯以来的传统,对大晋,也是如此。”
“我们高句丽在大晋主动弃地之时,也没有动手吞并大晋的州郡,只是收留了那些无路可走的汉人百姓,而百济,却是侵吞了大晋的这些郡治城镇,我们后来出兵驱逐百济,也不过是因为他们得寸进尺,企图继续攻击山林之中的我们,我们退无可退,奋起反击而已。”
刘裕冷冷地说道:“高公主,那么要是有朝一日,我大晋的王师登陆半岛,你们是不是能把带方,乐浪两郡还给大晋呢?”
高云烟似乎早有准备,摇了摇头,说道:“这天下的江山,是有德有能者得之,得人心者得天下,中原诸夏,自古以来也是兴时扩张,弱时收缩,并无千秋的王朝,更无永恒的疆域,带方,乐浪二郡,自晋末丧乱以来,已经失陷长达百年,百年来中原军队不见,当地人也早就心向我高句丽,如果叫真的话,那汉武帝击灭卫氏朝鲜,之前的卫氏朝鲜又是消灭商末的箕子朝鲜才立的国,是不是这些亡国的后人,也可以复国自立呢?”
刘裕笑了起来:“高公主好口才,罢了,这些事情,日后再商量,但是现在我们的情况你也看到了,连中原都没有收复,更不用说河北,关中,在这种汉家旧都都沦陷于胡虏之手的时候,要我们跨越大海,不远万里地远征半岛,是不是有点不太现实呢?”
高云烟微微一笑:“这点,敝国已经帮刘将军考虑好了,击灭百济,可不仅仅是为了敝国,更是有利大晋,利于北伐的大好事。一旦成功,只会更有利于将军的大业呢。”
刘裕有些意外,心中倒是更起了一些兴趣:“那高公主请说明白点,怎么个有利于大晋呢?”
高云烟
耽美小说